按照江西省打造国企改革“江西样板”的总体部署,江西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建材)坚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靠大联强、裂变扩张,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出改革创新组合拳,成功转型升级,实现了企业上规模、增效益、添活力的良性格局。自2018年江西建材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之后,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面超预期完成“十三五”预定目标。
混改促进企业裂变发展
一是抓好区域市场并购重组。抓住行业结构调整机遇,自2007年起,江西建材集团联合央企中国建材先后在赣东北、赣南和福建福清市并购重组民营水泥企业,迅速抢占区域市场,做大规模,水泥产能增长5倍,省内市场占有率提高17个百分点;二是全面推进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江西建材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努力实现各级子企业混合所有制全覆盖,经济效益凸显,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8.15亿元增长到2020年135.57亿元,利税总额由1400万元增长到36.07亿元;三是积极探索骨干员工持股和员工跟投机制。在商品混凝土、砂石骨料、新型建材等产业多元化拓展方面,江西建材借助璞晶新材料项目平台,探索管理技术人才跟投和员工持股机制,柔性引进苏州大学科研团队,构建利益共同体,激发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一是突出员工企业人身份。在推进混改过程中,面对多种不同身份的员工,江西建材没有简单采取“买断工龄”等方式来消除身份差异,而是采取契约化、合同化管理方式,打通员工进出通道,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破除官本位观念。管理人员去除“行政化”、打破“终身制”,对原民企管理者与国企干部不问出处、只问绩效,建立管理人员综合考评和多通道晋升淘汰机制;三是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坚持效益决定分配原则,建立健全体现岗位价值和业绩导向的员工薪酬体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企业内在活力。
产学研融合促进企业转型
一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省建材科研设计院转企改制,打造江西建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人才吸纳培养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近5年新增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高新技术企业、1个博士后工作站,推行科技创新奖励,设立科研创新基金,R&D经费投入始终保持一定强度;二是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江西建材近几年承担江西省重大科研专项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推动实现铜尾矿资源化利用、UHPC、海绵城市用透水混凝土专用添加剂等多个项目的产业化。
深化对标促进竞争力提升
一是强化对标管理。持续对标中国建材等行业先进企业,深化对标管理,并建立内部对标、经验共享机制。近年来,江西建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实现全面进步,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保持行业先进水平,所属万年青公司在全国水泥类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收益率名列前茅,部分指标位列第一;二是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精简岗位和人员配置,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新建的德安水泥项目人员配置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居于领先地位;三是大力推动绿色创建。高标准实施万年厂技改环保搬迁,在全省率先实施超低排放,并以此为带动,积极布局协同处置、尾矿综合利用等项目,主动作为,为国家和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旗下于都公司、上犹新材公司分别成为江西省首家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的水泥企业和商砼企业,所属水泥基地矿山全部通过绿色矿山评审,实现了对标向创标的迈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江西建材科学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加快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步伐,努力为描绘好江西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画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