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加强砂浆“禁现”和巩固墙材“禁粘”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取得了一定实效。一是出台《芜湖市关于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芜湖市预拌砂浆布点规划的通知》《芜湖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备案管理办法》《2019年加强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我市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2018年以来,我处联合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各县区对我市建筑工地禁止使用预拌砂浆,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共执法检查建筑工地100多户次,发放《关于禁止使用粘土烧结类墙材、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告知单》和宣传材料2000多份,让企业熟知我市墙材“禁粘”砂浆“禁现”政策。三是成立执法工作组,加大砂浆“禁现”、墙材“禁粘”执法检查力度。我处2020年成立二个执法工作组,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现场自拌砂浆得到遏制。四是压实县(市)区主体责任。12月29日,市经信局召开了全市墙散行政执法工作会议。会上,对我市砂浆“禁现”、墙材“禁粘”行政执法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县(市)区落实“禁现”“禁粘”主体责任,并将建筑工地检查中发现问题交相关县区办理。目前,县(市)区“禁现”“禁粘”工作已加快落实,譬如:镜湖区等将砂浆“禁现”任务层层分解,构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网格化管理新格局等好的做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是积极受理和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及时分赴工地现场进行了执法处理,并告知举报人(单位)案件办理情况。譬如:2016年,我办对官山翰林建筑工地和安徽工程大学润津花园工地违规使用假冒“煤矸石烧结砖”举报案件进行查处,“官山翰林”和“润津花园”建筑项目全部变更了设计图纸,设计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非烧结类新墙材,目前,后续工程已全部改用新型墙体材料,有效制止了违法违规行为。2017年以来,我市没有收到一起因建筑工地使用假冒“煤矸石烧结砖”等烧结类墙材举报案件,我市新墙材“产用”市场已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今年初,与开发区经贸局等单位对荣盛江城观邸执法检查时发现使用煤矸石烧结砖,我处要求企业停止使用煤矸石烧结砖,目前该项目全部变更了设计图纸,设计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非烧结类新墙材。
2018年以来,我处共执法检查在建工程58个项目162次,其中2018年29次,2019年76次,2020年57次。发放《禁止使用粘土烧结类墙材、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告知单》78份,其中2018年发放16份,2019年发放39份,2020年已发放23份。2020年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份,对5个工地进行处罚,开出行政处罚单8张,罚款金额5600元,其中现场搅拌砂浆处罚单5张,罚款金额3500元,使用袋装水泥处罚单3张,罚款金额2100元。
从执法检查看:建筑工地砌筑工程基本使用专用的预拌砂浆,抹灰工程开始除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一期工程、枫丹壹号、荣盛华府、新里城龙祥苑等少数建筑工地使用预拌砂浆,其余均现场搅拌砂浆或少量使用预拌砂浆。通过联合执法宣传,后续跟踪检查,我市砂浆“禁现”有所突破,建设单位开始重视应用预拌砂浆,目前,除伟星集团在芜湖建筑项目外,皖新春江明月、汀海壹品、三潭音悦、信德悦城、中御公馆等大部分建项目已开始使用预拌砂浆,现场干混砂浆罐从2018年16个,增加到近百个。砂浆“禁现”工作取得了进展。市区建筑工程墙材“禁粘”情况好,原四个县辖区建筑工程内使用疑似烧结类墙材现象普遍存在,“禁粘”工作有待加强。
从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历年产量看:2018年,我市预拌砂浆供应量完成13.5万吨;2019年,预拌砂浆供应量完成16.8万吨,同比增长24.4%;2020年,预拌砂浆供应量完成22.2万吨,同比增长32.1%,我市预拌砂浆产业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